青岛一群大学生,跑到贵州大山里的水箐小学支教,带去文具、教课,还陪孩子们画画、演讲,点燃了他们对大学的向往。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暖!一群年轻人,放下暑假的轻松时光,翻山越岭到偏远山区,只为给孩子们带去点不一样的希望。
第一天到学校,志愿者们没闲着,直接送上了教学物资。带队的王萌和杨昌达把文具套装挨个儿发到孩子们手里,脸上全是笑。接着,他们组织孩子们画“理想中的大学”,一张张画纸上,孩子们的梦想五颜六色,有的画高楼大厦,有的画满书的大图书馆。志愿者还放了青岛电影学院的宣传片,孩子们看得眼睛都亮了,围着老师问:“大学是不是真的那么漂亮?”
支教的日子不长,但安排得满满当当。胡佳琦和于佳梦教语文和朗诵,课上教孩子们一字一句读得响亮,写得工整。有的孩子以前连普通话都说不顺,这回跟着学,声音越来越洪亮,胆子也大了不少。刘镕源和李佳慧则带着孩子们练演讲,主题是“国旗下的演讲”。他们教孩子们怎么站得直、说得清,还帮着改稿子,准备后来的升旗仪式。
课堂上,志愿者们不仅教知识,还跟孩子们聊梦想。杨昌达问一个男孩:“你长大想干啥?”那孩子腼腆地说:“想当老师,回来教弟弟妹妹。”王萌听了,笑着鼓励:“那你得好好学,将来回来让村里更热闹!”这些话,简单却有力量,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们心里。
支教的最后一天,学校操场上举行了升旗仪式。两个孩子被挑出来当演讲人,站在国旗下,声音清脆,讲得头头是道。胡佳琦主持仪式,带着大家唱国歌,场面庄重又温馨。仪式结束,孩子们送上鲜花和自己做的小礼物,有的手工卡片上写着:“老师,谢谢你们!”志愿者们看着,眼睛都有点湿了。
这次支教,志愿者们不只是教书,更是用行动告诉孩子们,外面的世界很大,梦想也可以很大。贵州黔西南的楼下镇,离青岛千里远,但这群年轻人的心跟孩子们贴得很近。他们带的文具、上的课、聊的梦想,都是在给孩子们搭一座桥,通往更远的地方。
水箐小学不大,学生也就几十个,条件也简单。很多孩子家里种地、养牲口,父母忙着干活,平时没多少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。这次支教,志愿者们带来了新鲜的东西,比如宣传片里大学的样子、演讲课上的自信,还有画画时对未来的想象。这些,对孩子们来说,都是稀罕的“宝贝”。
数据上来看,贵州的农村教育资源确实少。根据教育部门统计,2023年,贵州农村小学的生均教学经费比城市低了近30%。像水箐小学这样的学校,老师少、课外活动更少,孩子们想了解外面的世界,机会不多。这次青岛电影学院的支教,带来的不只是几堂课,更是一扇窗,让孩子们看到更多可能。
支教的时间虽然短,但影响不小。孩子们学会了用普通话大声朗读,学会了画出心里的梦想,还在升旗仪式上勇敢站出来演讲。这些经历,可能会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,说不定哪天就长成大树。志愿者们也说,这次支教让他们更懂得了责任,懂得了分享的快乐。
说到这群志愿者,他们大多是20岁出头的大学生,学的还是播音、主持这样的专业。他们本可以在城市里过个轻松的暑假,但他们选择了山路颠簸、教室简陋的生活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觉得,能帮一个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,就值了。这份心意,比啥都珍贵。
这次支教,就像在孩子们心里点了一盏灯。未来,他们可能还会记得那群从青岛来的大哥哥大姐姐,记得画画时笑得合不拢嘴的日子,记得国旗下第一次大声演讲的自己。这样的故事,是不是也让你觉得,生活里总有些温暖的事儿,值得我们去点赞?
辉煌优配-股票在线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平台首选配资-股票怎么上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